一、项目主题和思路
在网络时代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推进资助育人,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担当,坚持把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摆在每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智能学院聚焦网络思政,重点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通过实时更新,弘扬主旋律、传递诚信力量,通过以多元多维的顶层设计,强化网络育人体系建设;以全面发展的资助目标,完善网络育人服务载体;以注重实效的育人导向,彰显网络育人突出优势;进而实现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培育学生的诚信品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强化资助工作育人成效,构建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知行合一。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
(一)团队领航,提高政治站位
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培养一个既懂思政教育又懂网络技术传播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学院建立了由辅导员为主体,学生骨干提供技术支持的网络思政团队。辅导员负责栏目定位和发展方向,承担主要的文字工作,由新媒体组织作为技术支撑,实现文字的网络化展示,丰富文章的内涵和形式,增强栏目的吸引力,使育人模式由“说教”“填鸭”转变为以新媒体“朋辈关怀”“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
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服务优先,做好纾难解困,强化诚信教育,培养感恩奉献精神,聚焦励志成才,持续增强学生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资助育人实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见机行事,强化诚信教育
弘扬主旋律、传递诚信力量,打造清朗网络空间。按照时间轴推进,在诚信教育选题方面突出大学生涯中重要环节,在大框架下选择其中某个细小的点作为写作主题,通过见微知著来引发学生共鸣和思考,培养学生知恩感恩、诚实守信良好品质。
在关键时间节点开展感恩诚信教育,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开展线上讲座和知识竞答,为贷款学生进行征信科普和还款政策宣讲,在毕业生离校前,开展还款诚信教育与提醒;举办线上线下融合的诚信主题班会、微视频制作、诚信作品征集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培育诚信品质;鼓励受助学生组成公益实践团,利用寒暑假开展线上、线下支教、资助政策宣传等特色活动,在网络诚信教育特色主题下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指明方向
(三)聚焦网络,完善制度保障
学院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基本遵循,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亲和力。根据学院教师、学生的自身特点,制订措施,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把科学有效的方法通过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和固化。
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基础,坚持在服务学生中关心学生成长,在关照学生中提升工作水平,不断探索新方法,立足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展主题培训,涵盖运维、推广、策划、视频制作等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不断完善和修正制度,充分保障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建筑智能学院辅导员主动顺应“互联网+”的新形势,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形成了由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QQ和微信相互补充的新媒体传播矩阵,由学院、各类教师、班级组成的多元多维的网络育人体系,融合数据、途径、模式的服务载体,密切关注重要时间节点,见机行事,注重实效,其中也出现一系列资助诚信教育的成果。
(一)以多元多维的顶层设计,强化网络育人体系建设
1.学院依托学院官网、“支部云”微信公众号、“建智小团团”抖音官方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资助活动的发布、金融征信知识的介绍、活动成果分享、作品发布展示等文章、图文、音频和视频的推送,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展诚信教育,强化感恩意识。
2.学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努力发挥QQ和微信的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树立阵地意识,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和长效化开展,健全互动机制,提升互动针对性,线上和线下多向联动,强化思想政治的着力点。
3.学院各班级班委会、团支部委员会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班级工作,结合班会课、团课和各类文体活动,从微处入手,让诚信精神沁润心田,形成了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二)以全面发展的资助目标,完善网络育人服务载体
1.数据赋能,实现精准监测。用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教育,实现精准帮扶。如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不同监测数据,针对性地进行网文、音视频等推送,构筑线上资助、诚信教育咨询平台,让资助触手可及。
2.拓展途径,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全院辅导员在学院的各类线上、线上主题班会、主题讲座、团体活动、作品展活动、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比赛中,融入诚信教育,在学生成长的关键节点,探索“团学实践+学工帮扶”创新模式,提升思想引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转换视角,创新诚信教育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感恩、励志教育等资助主题类的活动,通过互联网宣传资助政策和获助学生多元发展的优秀事迹,选聘资助大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线上、线下影视作品观赏,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歧视知觉,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弹性得分,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三)以注重实效的育人导向,彰显网络育人突出优势
建筑智能学院辅导员始终坚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针对学生生活学习中诚信精神不足、防诈意识薄弱等特点,设计并推出学院防诈班会周周开,上好防诈紧箍咒,同时研判风险,抓住每一次时机,强化教育引导,占领了学生日常碎片化阅读学习的网络阵地,建立了“互联网+诚信教育”机制,有效促进了课堂内外的深度融合。
在新生报到时,团学组织成员、资助大使、助班等在协助新生进行困难生申请时、在学生毕业前贷款确认时、在各类奖助学金发放时、期中期末考试前考纪考风教育时,为学生的诚信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指导,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一是要进一步拓展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媒体的内容,以学生喜爱的方式,扩大受众和影响力;增加原创性价值观引领文章,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切实践行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任务,将资助诚信教育走深、走实。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诚信教育体系,所谓“见机行事”,即纵向层面,实现大一至大三,自入学报到、在校期间至毕业前期各阶段实现全覆盖,横向层面,实现每个年级的自身特点,增加诚信思政的元素,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三是要凝练可推广复制的网络思政工作经验,使网络思政在诚信教育方面的新模式得到推广和辐射,增强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赵家瑶(建筑智能学院辅导员)
版权所有:建筑智能学院
苏ICP备11021512号-044 技术支持:信息与网络中心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889082